拖延是种病,得治!内容简介:

拖延是种病,得治


拖延是指自我的心理调整失败,即便是在清楚后果非常不利,也非要把应该做的事情一推再推的行为。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随着手机的普及,拖延越来越普遍了,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通病。据一项调查的结果显示:现在有的80%的大学生存在拖延现象,50%的大学生已经达到拖延症的程度。

拖延是一种很消极的行为,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浪费了我们的时间,耽误了其他要做的事,还是因为拖延会带来恶劣的人际关系,对于自己而言也是负面情绪的源头,个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责、负罪感,并伴随着否定自我、贬低自我,严重者还会发展到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异常。所以对于拖延这种行为,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虽然总说拖延症,事实上医学上并没有这样一个名词,也没有相关的诊断手段予以确认。虽然如此,却并不能说明拖延不重要,它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社会性功能,让人反感。特别是在周围人都是干练果断的环境更是如此,比如家里,父母都非常勤快的话,他们哪里能容忍孩子如此呢?笔者认为:所谓的拖延症,在多数时候都只是一种心理问题,而非心理疾病,不过我们还是需要了解其原因,并及时做出预防。

01 弹性工作时间。在以前大多数工作都像流水线的情况下,拖延症是较少出现的,因为每一件事都是卡点进行的,这种作法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形成了条件反射。可是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自由职业者,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支配,不需要非得按照严格的时间表操作。

02 现实Y惑的存在。社会越发展,Y惑就越多。特别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小朋友,异性的吸引、对游戏的沉迷,都会青少年形成强烈的心理驱动,更何况这两个方面的成功,会带给他们很多附加满足,比如成就感、虚荣、尊重等。而这些事情必然会分散个体的注意力,造成其他事情上的延迟。

03 逃避压力。有时候的拖延是个体对于某件事情有意或无意的躲避。比如小孩子的轻度厌学就很有趣,总是数学课的时候不愿去上学,语文课就没事,原来是他觉得数学有些难,不太好学会。

其实,适当的压力会激发出人的动力和潜能的,比如考驾照的时候,正式考试总会比模拟的时候成绩要好许多。可是一旦压力超出一定的区间,就只能给人带来焦虑和无力感。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就会发现我们太需要时间来休息了,甚至都不愿重新开始做那件事情。

04 困于一种状态。人要从一种状态改变成为另一种状态,通常需要耗费很大的能量,比如我们在冬天时起床就很困难,就像人家说的“起床需要勇气”,需要下很大的决心才能起来。

电子产品的流行更加剧了人们的拖延,尤其是在晚间,人的心理能量不足的情况下,一旦刷起来手机就停不下来,难以进入下一个状态。

    下载器推荐使用:下载工具,查看下载演示视频
提示:本操作将扣除下载币或当日下载任务量,24小时内的重复章节除外

1/1页 本页11集 本书共11集音频   

[上一页] [下一页]

拖延是种病,得治!精彩评论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