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道德经》-030战争的目的何在
在本章中,老子谈了他对战争的看法。道德经中有一些内容是涉及军事问题的,但老子论兵是从哲学的角度,而不是从军事学的角度。讲到许多哲学问题时。对,也涉及军事。因为哲学与军事虽非属同一学科,但有许多内在相通之处。他从反对战争这一角度出发,着重讲战乱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后果。失之所处。经济盛宴,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就是讲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战争的影响,荆棘横生。两军交战过后,战场周围往往在数年之内都是人烟绝迹,良田万顷,变成荆棘满地的荒蛮之地。饥荒凶年,战争需要粮草。粮草从。性手中,百姓们的粮食被取光了,饥荒之年自然就会出现人口锐减。战争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消耗,每次战争过后,都会出现人口锐减的现象,导致很多田地荒芜、经济凋敝。
经济是发动战争的物质基础,统治者为了战争的需要,往往会加大力度掠夺经济,造成经济的凋零、国力衰落,两火一蒸,必有一伤。即使是得胜一方,也必然会被消耗的摔落下去,给了其他国家可乘之机。在老子看来,战争是人类最愚昧、最残酷的行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大小战争此起彼伏,给国家经济带来破坏,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灾难。老子反对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为了少数统治者的利益,许多民众妻离子散,青壮年埋骨他乡。这不仅是对参加军队的人的生命的一种践踏,更是对整个社会生产的一种破坏。壮年劳力都去打仗了,田地只得由妇孺来跟。中。而军队行进需要粮食,很多将领放纵手下的军队抢掠,凡是军队走过的地方,当地几乎围着一空。
所以说老子主张反战的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对于后事,都有积极的意义。诚然,一个国家没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就会挨打,受人欺辱。但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度。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到早已。也就是说凡事要适可而止,留有余地,避免走向极端。特别是在权衡得势进退的时候。务必注意这一点,不能视国而交,视国而强。过度用兵和过度逞强只会造成败亡的下场。这就要求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采用自然而然的做法,不采取过分的行为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四的观点是用兵之道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确保人民的安全和政权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