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地带 手机听书
注册会员 找回密码 收听记录

 《详解《道德经》内容简介:

详解《道德经》-003欲望是魔鬼

第三章,欲望是人们心中的魔鬼。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道,不限可遇,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若其制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译文。不推崇标榜有才德的人,就能使老百姓不为此而互相争夺。不看重稀有难得的珍宝,就不会使老百姓为这种东西去偷Q。不想要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使民心不被那些事物所迷乱。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时候,会净化老百姓的心灵,天宝老百姓的肚子,减弱老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老百姓的筋骨体魄。常识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势。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了。解析。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人们整个生命过程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无非是物质上的充实和精神上的充盈。不可否认,这种对欲望的追求,在为人类提供发展动力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老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正是国与国之间互相征战兼并的天下大乱时期,统治者们有的为了争霸天下,有的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保全自身,纷纷亮出招贤纳士的招牌,希望通过招纳更多的贤才用于安邦定国。许多当时的学者也都适时地提出上贤的主张,以迎合这种现象。上贤的本意是让天下太平,这没有什么不对。然而,事情有利就有弊,一些野心勃勃的人借上行的名义争权夺位,抢占钱财,严重扰乱了老百姓的生活秩序,致使民心紊乱、盗贼四起、社会动荡。

针对这种情况,老子在第三章里明确提出了不上贤的观点,始明无知无欲。同时,以敏锐的目光指出了由上衔而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他希望人们能够回到一种没有矛盾和冲突的无为境界之中。老子认为,人性本来是纯洁朴素的,犹如一张白纸。如果统治者提倡上贤,人们对此当然不会视而不见,这肯定会挑起人们的占有欲、追逐域,从而成为天下大乱的诱因。倘若能够不上弦,不使人们看到可以贪图的东西,那么人们就可以保持无知、无欲的纯洁本性。这要以自然规律治理人世,天下自然可以太平无事了。老子的Z治思想集中体现在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上。对于无为之治,有的人可能有点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