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中国哲学史》-01孔子思想01对于孔子,我们还有很多误解
咱们继续精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这一讲。咱们迎来中国哲学史上的第一个重头戏,就是孔子。咱们这一讲要穿越到孔子的身边,尽量还原一下孔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的这一生,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其实很简单,就是他努力学习知识,立志用知识改变天下。结果他失败了。但是他教了很多的学生,他用他的思想改变了中国,这个就是孔子的一辈子。
咱们都知道论语里有这么一段话,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咱们经常用来说自个儿,对吧?比如说我30了,我到了而立之年了,我应该在社会上立足了。我40了,我都是不惑之年了。但其实咱们仔细看论语的原文,原文里这段话的最前面还有一个字无。无就是我人家孔子说的是啊无,什么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什么什么的。人家孔子说的是他自个儿30岁干嘛,40岁干嘛,说的不是咱们。
那孔子为什么是30而立?这是有原因的。孔子他们家血统很高贵,祖上是贵族。但是到了孔子这一辈儿,他们家已经很穷了。孔子年轻的时候干过很多底层的工作,比如像喷仓库、卫生口之类的。您想当时那可是贵族,社会等级分明。所以孔子在当事人的标准看来,过得是非常贫贱的生活。
后来孔子到了15岁的时候,立志要好好学习,学习贵族的各种礼仪制度。重要的是孔子的学习条件特别好。孔子生活在鲁国,这个鲁国是当时贵族制度保存的最好的地方,就是学习资料最多最权威。而且孔子的家族就曾经从事跟贵族制度有关的工作,所以孔子他们家有家学,因为占了这个便宜。这孔子从15岁开始学学到30岁,他在贵族制度方面已经成了专家了,已经是小有名气。甚至别的诸侯国的国君到了鲁国来访问,有些知识上的困惑还要咨询孔子来问问专家,您看这事该怎么办?所以孔子说三十而立,什么意思?咱们俗人的理解就是孔子30岁了还立了是一号人物了,当然孔子自个儿不是这么说的,他说的是30岁的人学会了礼,就是学会了做人的规矩,你就成熟了,这就是三十而立。
当孔子出名了以后,他的心思就活泛了。因为孔子的人生目标不是当学者,孔子想当大官,要亲手去改变世界。所以孔子就想要拜访其他的诸侯国,想找个官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