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地带 手机听书
注册会员 找回密码 收听记录

 《精读《中国哲学史》内容简介:

精读《中国哲学史》-04孔子思想04孔子是怎么做学问的

今天咱们继续来精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这一讲。咱们接着来说孔子,咱们来看看这孔子是怎么做学问的。孔子做学问有一个特色叫做述而不作。就是孔子他自个儿不怎么写著作,它是通过讲解已经有的经典作品来间接传达自个儿的思想。你看这个就是典型的老师的做法。大多数老师都不负责写教材,他们只是去解释教材,解释的不一样,传达的思想就不一样。

比如当时有一本书《春秋》,记录的是鲁国的历史。曾经有很多人认为春秋这本书就是孔子写的。因为孟子里有一句话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但是冯友兰先生在书里就考证了,说不是这回事,孔子不是春秋的作者。这个结论在咱们今天已经是共识了。咱们今天的主流观点是孔子也许修订过春秋,但不是春秋的作者。那孔子的重要性在哪?他虽然不是春秋的作者,但是他在讲春秋的时候却有自个儿的发挥。

比如春秋这本书,咱们光看文字,乍一看那就是简简单单的记录历史。什么哪年发生了什么事儿什么事儿,就这么一条一条的,很简单,也没有别的解释。用冯友兰先生的话说,这个就是一份Z府信息简报的汇总版,而且汇总的非常杂乱就没意思。但是孔子就在这些简报之上,增加了很多的解释。比如古代有一个习俗叫做三年之丧,就是父母去世之后,子女要服丧三年,不能吃好的,不能穿好的,不能听音乐,也不能住在自个儿的房子里,得另外住在简陋的草屋里。这个主张在春秋之类的史书里面就是那么一个记录,就说某年某月某人扶丧了,服了多少年就完事儿了。没有解释该不该,也没解释为什么。那你如果不解释为什么,那这就只是一个事实,他不一定有合理性,别人是可以质疑的。

比如说在论语里,孔子的一个弟子就跟孔子抱怨说扶桑三年实在是太长了。当然他就没好意思说这三年吃不好穿不好,太受罪。他说的是啊这三年里,君子不能够学习礼仪,不能演奏高雅的音乐,这文化不就都荒废了吗?你看大自然一年一个轮回,这扶桑一年不也就够了吗?

结果孔子说了说如果你真爱你的父母,父母去世之后,三年里面就算给你好吃的、好穿的,你吃得下、穿得下,你生活舒适,你能安心吗?结果那哥们说安心,给孔子气坏了。那哥们儿走了之后,这孔子气的还是不行,说这孩子没良心。小孩子出生之后要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这父母死后服丧三年,这不是非常正常的事儿吗?这个就是孔子对扶桑三年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