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是在一项文化工程,为祖国的文化事业留下了一份宝贵财富。录制京剧音配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京剧艺术的抢救、传留和振兴。京剧音配像的剧目大部分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京剧舞台上的艺术珍品,有的还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涉及京剧各个行当、各个流派,基本囊括了近代京剧黄金时代大部分名家的代表作。
我先介绍一下京剧音配像的概况,这个工程历时21年,共录了460部名家剧目,当时这些剧目都是只有录音,没有图像,很多东西懂的人少的很,传人过一年死一茬,就快失传了。所以这是个抢救工程,也就跟你问的一样,要配像谈何容易?所以也可称为工程浩大,一共用了70多个单位,3万人左右,而且是在原人大委员长******直接创意和指导下实施的,******主席在这方面也可以称得上是功德无量了。
当时搞音像,主要就是抢救老艺术家的经典剧目,用做以后的教学,研究之用,所以要尽可能像前辈艺术家的舞台风格,简单说就是要尽可能重现老艺术家的舞台原貌,这个怎么办呢?当时就确定了几个原则::
所以你看到那些配像演员为什么唱词,动作都很接近原来的?因为他们基本都是老艺术家亲授,且水平也是基本是当下最能代表那个高度的人选。
再说为什么配得那么惟妙惟肖,实际上这个要从京剧本身的特点说起,京剧是个心传口授的艺术门类,很讲究师承,老先生言传身教的东西,基本都是经过沉淀的,观众接受的,反复锤炼的,你看到的台上一个台步,一句唱词,台下要反复练八年乃至十年,真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说能不惟妙惟肖么?
音配像就是用的原录音,原伴奏,配像演员是不要真唱的,演员们跟老师学的时候口型基本是一个字一个字的练,所以对口型都是很自然流畅。现场也没有乐队伴奏,上海曾经搞过一个老唱片系列的,把前辈的演奏换成当代名家的,现在看来是有些狗尾续貂了。
1/1页 本页3集 本书共3集音频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