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京剧有声小说

1/1页 本页 5 本 共 5 本书  [上一页] [下一页]
分享到:
  • 京剧音配像 著/佚名 播/京剧音配像

    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是在一项文化工程,为祖国的文化事业留下了一份宝贵财富。录制京剧音配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京剧艺术的抢救、传留和振兴。京剧音配像的剧目大部分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京剧舞台上的艺术珍品,有的还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涉及京剧各个行当、各个流派,基本囊括了近代京剧黄金时代大部分名家的代表作。我先介绍一下京剧音配像的概况,这个工程历时21年,共录了460部名家剧目,当时这些剧目都是只有录音,没有图像,很多东西懂的人少的很,传人过一年死一茬,就快失传了。所以这是个抢救工程,也就跟你问的一样,要配像谈何容易?所以也可称为工程浩大,一共用了70多个单位,3万人左右,而且是在原人大委员长*********直接创意和指导下实施的,*********主席在这方面也可以称得上是功德无量了。当时搞音像,主要就是抢救老艺术家的经典剧目,用做以后的教学,研究之用,所以要尽可能像前辈艺术家的舞台风格,简单说就是要尽可能重现老艺术家的舞台原貌,这个怎么办呢?当时就确定了几个原则::所以你看到那些配像演员为什么唱词,动作都很接近原来的?因为他们基本都是老艺术家亲授,且水平也是基本是当下最能代表那个高度的人选。再说为什么配得那么惟妙惟肖,实际上这个要从京剧本身的特点说起,京剧是个心传口授的艺术门类,很讲究师承,老先生言传身教的东西,基本都是经过沉淀的,观众接受的,反复锤炼的,你看到的台上一个台步,一句唱词,台下要反复练八年乃至十年,真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说能不惟妙惟肖么?音配像就是用的原录音,原伴奏,配像演员是不要真唱的,演员们跟老师学的时候口型基本是一个字一个字的练,所以对口型都是很自然流畅。现场也没有乐队伴奏,上海曾经搞过一个老唱片系列的,把前辈的演奏换成当代名家的,现在看来是有些狗尾续貂了。

  • 怎样看京剧 著/佚名 播/佚名

    本场“说事”结束后,很多以前不关注京剧的人都成了戏迷。说明京剧的艺术魅力在今天依然没有减退。年青人依然会喜欢上京剧,只是他们没有太多的机会去了解京剧,体味京剧。国民说事力求继续搭建展示各种文化艺术的舞台,让每个参与者的人生都更加丰满。

  • 京剧知识介绍 著/佚名 播/佚名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 百家讲坛_京剧大师程砚秋_胡金兆 著/佚名 播/佚名

    本书

  • 话说京剧 著/佚名 播/佚名

    本书

1/1页 本页 5 本 共 5 本书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