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第一集,短命的改革。 北宋神宗熙宁七年3月26日。 一幅反映社情民意,描绘民间疾苦的画卷送达御前。 图中的景象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开封城外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流亡的难民扶老携幼蜂拥而至,个个面有菜色,体无完矣。他们卖儿卖女,典当老婆,也只能换来一些麸皮和粗粮勉强糊口。 没有家人可卖的,便去吃树皮草根,饿死在城下只是迟早的事。
这跟清明上河图可完全两样,献图的是一位小官,名叫正霞,职务使,安上门监。 也就是为皇帝看大门的。 正霞在奏折中说,这些都是他每天在城楼上亲眼所见,画出来的还不到1%。地面之下,惨状尚且如此,千里之外,真不知是什么样子。 神宗皇帝潸然泪下。 其实皇帝对此应该早有思想准备。 因为从上一年的七月开始,许多地方就没能出现有效的降雨,全国性的旱情竟然延续八个月之久。 对于农业帝国,这无异于沉重打击。
何况,按照西汉董仲舒天人感应的观点,自然灾害是统治者不修德政的结果,也是上天的警示和谴责。 必须有人负责。 舆论的矛头迅速指向王安石。 王安石是熙宁二年2月开始例行史称熙宁变法之改革的。 到正辖献图时已经五年五年来,反对的声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此刻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道理也很简单,旱情的严重,即便不是由于王安石的倒行逆施惹怒了老天爷。 这当然并不可能那么显而易见,他的变法无疑加重了灾情……
1/1页 本页2集 本书共2集音频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