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馆之宝_百家讲坛

 镇馆之宝_百家讲坛内容简介:

镇馆之宝_ 百家讲坛 _ 有声百科知识。在湖北省博物馆里,存放着一个庞然大物,它长32,宽21,高219,是目前考古发现最大的主棺外棺。这样一个巨大的棺椁,不仅庞大,而且制作非常精良。它是由铜和木混制而成,两千多年的历史封存,丝毫没有改变它坚硬的质地,上面的纹饰图案依然清晰、生动,似乎在向人们传递着那个时代的某种信息。这就是著名的曾侯乙墓的外棺。那么这个巨大的棺椁是如何被后人发现的?曾侯乙墓的发掘有哪些令人难忘的往事呢?

镇馆之宝,是不能不说到唐三彩的.jpg

1978年,对于中国考古界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因为这一年,在湖北的随州发掘了曾侯乙的大墓。根据考古专家对曾侯乙墓的考证,他们认为,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的一座墓葬,曾侯乙,曾是国名,侯是爵位,是他的名字。

但是遗憾的是,这个曾国不见于史籍记载。在文献记载中,只有随国,没有曾国。而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器物铭文上,却只有曾国,没有随国,这是为什么呢?

更让人感到不解的是,曾侯乙墓又出土在随国的地盘上,随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姬姓古国,其中心区域就位于今天湖北省的随州市。据史料记载,随国是汉东第一大国,与楚国发生多次战争,后成为楚国附庸国,最终被楚所灭。

基于这一点,有学者认为,曾侯乙墓很可能就是随国的墓葬,曾国就是随国。那么曾国和随国到底是什么关系?曾国和楚国又有什么关联?曾侯乙墓为什么会出土在随国的境内呢?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大墓的发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然后更让人关注的是,在这座墓葬中,出土了一件大型的乐器,它不但体格庞大,而且保存完好,出土时依然保持它气势恢宏的架势,它就是著名的曾侯乙编钟。

编钟是我国古代大型的打击乐器,它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到秦汉。我国是最早制造和使用乐钟的国家。它用青铜铸造,由大小不同的扁圆形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而成。

根据音乐学家的测试,曾侯乙这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它音域宽广,有五个八度,比现代钢琴只少一个八度。几乎能奏出完整的十二个半音。那么面对庞大的乐器,人们不禁会问,这么多的鈡,如何拆卸和组装呢?音乐学家们是如何知道这套钟乐音体系和其他信息的呢?

除了湖北外,在我国的其他地方,也出土有编钟,但其数量和规模都不及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这套编钟是如何演奏的?古人如何为它定音?它是如何铸造的?


    下载器推荐使用:下载工具,查看下载演示视频
提示:本操作将扣除下载币或当日下载任务量,24小时内的重复章节除外

1/1页 本页10集 本书共10集音频   

[上一页] [下一页]

镇馆之宝_百家讲坛精彩评论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