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30讲-06放下角色
当我们放下那个人是爸爸那个人是妈妈的这个角色后。我们能看见什么呢?各位亲爱的朋友你们好,我们上一节课呢谈到了接受父母。在接受父母之前,我们需要看到自己是如何的在对抗父母。父母的哪些特质是我们抗拒的。去承认自己抗拒承认自己的对抗。这样的承认本身呢?就能产生一种力量。很多时候,只要我们能与事实在一起,承认事实,承认内心真实的感觉,就能带来转。对吧?而这一节课呢,我们来讲一讲关于放下角色这个部分。父母英文叫parents。
这个词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个角色。对于这个角色受制于各种条件的影响。教育文化宗教各种规。条。等等,都在父母这个角色上放上了各种观念态度。而在此同时,你心中也对于你父母的这个角色注入了各种台词,他们自身也受着他们父母的观念的影响,有意识无意识的他们也模仿着从他们父母身上所学到的角色版本以及台词。同时呢,作为儿子或者女儿的你依然受着这些文化教育的影响,演绎着作为一个孩子所需要的各种特质。在我们的文化里特别明显的一个特质就是要孝顺尊老爱幼。对于父母,我们习惯的要顺从。要听话,要讲礼貌等等。而父母呢,似乎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照顾者权威者这样的。角色在这角色里呢,我们也会被这样的角色给蒙蔽住,很难真的去看到他们作为人的这个部分,他们维护或者维持自己那个角色的形象,在我们的面前所呈现的就是角色的模样,而这些权威的角色本身。就是一种物化。
当我们很小的时候,也很自然地把父母物化了,把他们当成了必须满足我们需求的一个工具而已,而且变得理所当然,甚至呢,在他们不能满足我们需求的时候我们还十分的生气,一哭二闹,这就是很早之前我们学到的。本领,这样的本领呢,常常会延续到后来的爱情或者婚姻关系。最终也把对方物化为要来满足我们需求的工具,而对方常常是没有办法真的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甚至呢,我们让对方来猜我们要什么,而对方更是猜不到。为此呢,我们再次使用一哭二闹这样的本领。只是呢,眼前的人呢,早已经不是父母,我们也不太可能再得到像父母那样的待遇了,毕竟我们已经不是孩子了。无论我们多么的不想长大,还是会长大,还是需要长大。所以呢,我们可能常常都会发现,我们的身体长大了,但是心智依然还是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