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背后的故事-08司马迁为啥敢讽刺汉武帝
经典故说故事,欢迎跟我一起乐乐呵呵说文学。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西汉两司马衷的司马迁。司马迁被誉为史圣,就是说他是写历史的圣人,他还敢讽刺他的当朝皇帝汉武帝呢,这是为啥?谁给他的胆子?其实呢在司马迁之前,我们了解的有不少的史书,比如最早的尚书、孔子编写的春秋,其他的还有。国语、吴越、春秋、战国策等等。既然在司马迁之前已经有了很多的史书,那在他之后呢也有很多的史书,为什么只有司马迁被尊为使圣呢?这是因为他完成了一项旷古绝今,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就是他打通了在他之前所有的历史,把它们融合成一部包含三千多年历史,三千七百多个人物的通史。我们不要说三千年,就算修一部三百年的家谱,大多数人也都是做不到的。
不可思议的是,司马迁记录了三千多年,错误竟然出奇的少,甚至有很多史学家怀疑的问题。后来考古发现。证明司马迁说的仍然是对的。举个例子哈,史记中呢提到了两部孙子兵法,一部是孙武写的,一部是孙膑写的,但孙膑的兵法早就失传了。在长达一千多年里,有无数的历史学家怀疑是司马迁记错了。直到一九七四年,考古学家在银雀墓中同时发掘出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质疑消除。单从这一点看就能看出司马迁治学的严谨。那司马迁是如何做到的呢?只要归功于他的父亲司马谈。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学问渊博,见识不凡。司马迁出生以后,司马谈让他跟随孔安国学习古文。跟随董仲舒呢学习春秋,孔安国是孔子的后人,董仲舒是大儒,放眼整个西汉,以学问和品德来说,都很难找到比这两位更牛的老师了。
从后来司马迁的学术成就和人品来看,司马谈的教育很成功。我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司马迁在读了半卷书以后,又开始行万里路,他自己说:二十。而南有江淮上会稽汉语,学,窥九夷,伏于原乡,北涉问四讲业,齐鲁之都关、孔子之遗风过良处依归,这可了不得了这个旅游的路线二十。这个司马迁走出长安,来到会稽山,这就是绍兴。想象着无月交战的壮阔场景。在密罗江畔,这就到湖北了,凭吊大石人屈原。登上久宜山,瞻仰了舜帝的目的。亲临宇学,探寻大禹治水的遗址,游离汶水似水,考察皇帝的生活地方,过良渚,搜集项羽的资料、访姑苏、考察范蠡、泛舟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