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伟大电影-08电影如何凝视时间《少年时代》与《路边野餐》
在本期节目开始之前,我想向大家提一个问题。看完一部烂片之后,是不是大家每个人都曾经感慨过这是电影吗?这是一个很凶残的现象,好像每个人都知道什么不是电影。但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电影呢?
其实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一直以来都是自相矛盾的。曾以筋疲力尽奠定了法国电影新浪潮经典地位的戈达尔说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曾拍出歌舞片巅峰雨中曲的斯坦利多南,他说电影是每秒钟24格的谎言。事实上,世界电影史的发展脉络也基本在真理和谎言两种理论之间小幅度震荡偏移。
不过,关于电影的本质,大多数电影人默认的还是法国电影理论一代宗师安德烈巴赞的说法,电影是对时间的凝视,电影的本质是时间,这取决于观看者不知不觉的将自己设置为上帝视角,观众享受的就是那种全知全能的观看状态。所以历史片不是真的发生在当时的故事,而是拍摄者站在拍摄这一刻所理解的当时的故事。科幻片呢,也不可能是真的发生在未来,而是拍摄者站在现在对未来的眺望。电影可以将一个人漫长的一生缩短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然后我们才能发现命运原来有那么强大的因果关系,电影也可以将一瞬间延长,由此我们才会发现,原来那么平淡的日常里埋藏了那么惊心动魄的过程。
从1895年电影出现一直到现在,在这124年的发展时间里,电影的语言似乎已经近乎于穷尽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生。有的天纵之才如姜文,甚至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里,把阳光作为了一种影像语言。他拍被阳光晒软了的柏油马路,拍了70年代北京中午热得发烫的屋顶,拍了一个少年在青春期时如阳光一样躁动灼热的荷尔蒙。姜文用阳光灿烂的日子记录了他记忆中对一段历史时期的生理感受,我终日游荡在这栋楼的周围,像只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焦躁不安的守候着画中人的出现。他像一个幽灵来,无踪去无影,只有我的感觉和嗅觉里留下的一些痕迹和芳香能证实它的存在。我延长了守候的时间,甚至披星戴月,仍旧一无所获。
但很少有电影胆大妄为到以时间为语言,因为时间太抽象,也太优化。它无形无色又无处不在,是电影的终极命题,就像没有人可以确切的说出电影是什么一样,也没有人能说出时间是什么形状。但就像将文件阳光用作为一种影像语言一样,也有两位不世之才拍出了时间的具体形状。一个是出生于美国的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他关于时间的作品是2014年上映的少年时代。一个是中国导演毕赣,他关于时间的作品是2015年上映的路边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