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伟大电影-07德国的罪过问题《朗读者》
面对21世纪的电影,他究竟是商业产品还是艺术作品?这种对立的二元思维已经非常过时,且已经不适用了。因为21世纪的电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它是艺术,也是商业文化和娱乐产品,同时也仅仅依托于CG技术,可以说电影的功能前所未有的多元化。
在所有电影的功能里,电影的历史记录意义是一直存在且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的。当然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和载体,从诞生时就天然的带有记录的功能。比如说电影史上第一部作品是火车进站,它就是一部纪录片,是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一辆火车开进巴黎火车站时的情景。
从上世纪后半叶起,除了电影的历史记录仪,最令人欣喜的电影的历史反思意义也达到了和文学作品一样的效果。电影通过拍摄一段历史而反思历史,进而重新书写历史,试图打破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从宏观角度单方面书写的潜规则,用一把把来自民间的刻刀,剥落了政史里的Z治硬核和迷X崇拜,把历史事件还原在具体的普通人身上,因为有了影像的帮助,某些程度上可能比文学作品更加有力量。在21世纪,这类反观历史的电影杰作,无论是讲述北爱尔兰共和军历史的风吹麦浪,还是凝望黑人解放历史的为奴12年,亦或是我们即将讲到的这部反思纳C历史的朗读者,多为历史补齐了民间画像。这种民间视角的观看和官方记录的证实,共同形成了历史的完整拼图。
2008年,由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的朗读者。他的厉害之处是,他表面上采用的是一个好莱坞式的香艳故事的外壳,一个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和一个中年女人的有关朗读与爱情的故事。但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揭开这个爱情故事背后一段有关纳C的历史。主人公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汉娜是2战时期纳C的一名看守,他们看似不起眼的****行为,这是纳C暴行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人类历史上最行的一个灰色地带。这些普通的执行者们和那些臭名昭著的盖世太保一起,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纳C罪恶地图。朗读者的故事,需要从一个叫米夏的德国男孩得了猩红热这件事开始讲起。
Hey,you.
因为获得了电车售票员汉娜的救助,15岁的米夏认识了36岁的女人汉娜。随着米一下病情好转后,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他们在一起最快乐的两件事儿,一个是做Z,另一个就是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