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文明与历史-13《清明上河图》Ⅳ:是吹哨人,还是就想画平民百姓?
我们在前三集里面大体讲述了一下清明上河图的一些具体内容。在第一集的介绍当中,我们曾经提出了有关清明上河的三个疑问。这次节目我们就以风俗画为一把钥匙,尽可能的去找到答案,解答这些疑问。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风俗花。风俗画在中国的艺术史上、文化史上,实际上是占据了很长时间的历史。它的发展史最早是从战国开始,战国的时候有很多青铜器,上面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纹。其中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青铜器馆当中最有名的一件青铜器,它的名字叫做焰月渔猎攻占文青铜壶。那这壶如果你按照那个纹路上可以看到,它分为几层,其中有很多的是宫廷当中奏乐的这种场面,还有正式宴野的这种场面,当然还有水陆攻占的这种场面。他就是不自觉地反映了当时历史的这种信息。
中国的风俗画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应该是汉代。现在汉代保存下来的很多的画像石,体现了当时的很多生活和具体的历史细节。中国的有几个省份是以汉画像石为著名的,有山东省、江苏省的北部徐州地区、河南、陕西、四川,还有我们说的河北的一些部分,都有各自的汉画像石的遗存。
汉画像石它有些是起源于陵墓的一个附属建筑。叫食堂这两个字,就是我们现在吃食堂那个字儿是什么呢?是他的这个晚辈为了祭祀去世的祖先,在祭祀的季节,专门把很多的食品放在这个小石头的房子里面。但这个房子很小,是容纳不了真人去住在里面的。可是这个房子四壁都刻满了图案,有祈求死去祖先的亡灵能够顺利升仙的。其中也有很多向大家展示我是一个孝子,刻了很多很多的故事。
通常最典型的题材鞍马出行图,你可以看到马车,就像我们在清明上河图里面见到的交通工具一样。有拜谒徒,你去拜访有什么样的礼仪,不同的身份去出示自己的这个礼物。还有类似于这个宴饮图,吃饭的时候什么情节,建筑是什么样子。刨析图,在厨房里怎么准备食材,如何把这串儿放在这个上面烤串儿。所以你就会发现它里面是讲述生死之间的这种观念。可是他结合了很多当时的那种生活的细节,放在这个焊化室里面。
汉画像石可以说是我们中国的一大文化遗产,可是现在被人关注的这种程度相当少。你下回不要忘记,你去到河南南阳,它专门有一个特别棒的一个汉化石传。去到这个山东地区,你比如说山东的济宁,那边有一个叫做嘉祥,保存着我们现在最好的这个汉化是叫做武梁祠。
我们了解这个民俗画是从汉画像石,汉代的这个壁画,墓室壁画。你可以读懂很多2000年前中国的一些文化传统,而这些传统可以说是个纯正的中国的这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