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散文选-28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上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我的中学时代在四川的乡下度过,那时正当抗战,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一寸铁轨也没有。不知道为什么,年幼的我在千山万岭的重围中,总爱对着外国地图向往去远方游历,而且觉得最浪漫的旅行方式便是坐火车。每次见到月历上有火车在旷野奔驰,掖着长烟,便心随烟飘,悠然神往,幻想自己正坐在那一排长窗的某一扇窗口,无穷的风景为我展开。目的地则远在千里外等我,最好是永不到达,好让我永不下车。那平行的双轨一路从天边急射而来,向远方伸来的双手要把我接去,未知不可,久日九世便受他催眠。
乡居的少年那么神往于火车,大概因为它雄伟而修长。轩昂的车头,一声高效,一节节的车厢铿铿铿跟进,那气派真是摄人。至于轮轨、相机、枕木相应的节奏,出则铿锵,而康凯既则单调而催眠,也另有一番情韵。过桥时,俯瞰山谷,真若下临无地,涅虚而行,一颗心也忐忐忑忑,吊在半空中,黑暗迎面撞来,当头罩下,一点准备也没有,那是过山洞。惊魂未定,两地的回声轰动不绝,你已经越陷越深,冲进山岳的芒场里去了。光明在山的那一头影,你先是一片优美的微喜,迟疑不决目的天光豁然开朗,黑洞把你吐回给白昼。这一连串的经验从惊到喜,中间还带着不安和神秘。历史虽短,但印象很深。
坐火车最早的意义是在十岁,正是抗战第二年,母亲带我从上海乘船,然后乘火车北上昆明。滇越铁路与富良江平行,依着横断山吨居的。于是江水滚滚向南,车轮啃啃向北,也不知越过多少桥,穿过多少山洞。在窗口看了几百里的桃花映水,真把人看得眼红眼花。入川之后,钢抗的铁轨只能在山外远远喊我了,一直要等胜利,还都进了金陵大学,才有京沪路上及时的快意。那是大一的暑假,随母亲回他的故乡武进,铁轨无尽深入江南温柔的水乡,柳丝弄情轻轻的抚着麦浪。可是半年后再走京沪路的班车东去,却不在中途下车,而是直达上海,那是最哀伤的火车之旅啦。
红旗渡江的前夕,我们仓皇离京,还是母子同行。幸好儿子已经长大,能够照顾行李,车厢挤得像满满一盒火柴,可是乘客的四肢却无法像火柴那么排的平整。而是雕弓蝶骨,摩肩错壁,互补着虚实。目前还有座位,我呢,整个人只有一只脚半踩在茶几上,另一只则在半空,不是虚悬在空中,而是斜斜的半架,半压在各色人等的各色肢体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