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地带 手机听书
注册会员 找回密码 收听记录

 《余光中散文选内容简介:

余光中散文选-24何以解忧游

旅行的目的不一,有的颇为严肃,是为了增长见闻,恢宏胸襟,简直是教育的延长。台W各大学历有毕业旅行、游山玩水的意味,甚于文化的巡礼游记也不可能太远。从前英国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常去南欧,尤其是去意大利旅游,出身剑桥的米尔顿、格雷、拜伦莫不如此。拜伦一直旅行到小亚细亚,以当日说来,游踪够远的了。

孔子是周问礼于老子,司马迁20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俞穴,窥九疑,浮于原乡,北厍文寺,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也是一层具有文化意义的壮游。苏辙认为司马迁文有奇气,得之于游历,所以他自己也要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值得注意的是,苏辙自言对高山的观赏是自观自正是尽情的意思,中国人面对大自然似乎尽情尽兴,甚至在贬官远折之际,仍能像柳宗元那样自私于山水间。徐文长不得志也,自行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字也好,四也好,都说明游览的进行。柳宗元初登西山,流连忘返,以至昏暮心凝形释,与万化民和游X,到了这个地步,也真可以忘忧了。

并不是所有的智者都喜欢旅行。康德曾经畅论地理和人种学,但是终生没有离开过柯尼斯堡。每天下午三点半,他都穿着灰衣,曳着手杖出门去散步,却不能说是旅行。崇拜他的晚辈叔本华也每天下午散步2小时,风雨无阻,但是走来走去只在菩提树遮掩的街上这么走了27年也没有走出法兰克福。另一位哲人培根所持的却是传统贵族的观点,他说,旅行补足少年的教育,增长老年的经验。但是许多人旅行只是为了乐趣,为了自由自在,逍遥荣誉。中国人说流水不腐,西方人说滚石无苔,都因为一直在动的关系。

最浪漫的该是小说家斯蒂文森了,他在驴背行里宣称,至于我,旅行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哪里,而是为了前进。我是为旅行而旅行,最要紧的是不要停下来。在浪子银里,他说得更加洒脱,我只要头上有天,脚下有路。

至于旅行的方式,当然不一而足。有良伴同行,诚然是一大快事。不过,这种人太难求了,就算能找得到,财力和体力也要相当,又要同时有暇,何况路远****,日子一久,就算是两个圣人恐怕也难以相认。倒是尊卑有序的主仆或者师徒一同上路,像堂吉诃德先生或西游记里的关系比较容易持久。也难怪潘磊要说群游不久。西方的作家也主张独游吉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