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点读心术-01应用篇-01微表情的前世今生
在具体讲解如何识别微表情之前,这节课我先讲一下微表情的前世今生。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在50岁知天命之年发布了影响深远的物种起源。之后的数年间,达尔文重新梳理了自己前半生关于动植物的研究,发布了大量的著作,其中就有对于动物的表情研究。1872年,达尔文发布了著作人类和动物的情绪表达,主要阐述了人类的表情是天生的,一代代进化而来的。
时间到了20世纪,达尔文的表情天生论在美国受到了主流心理学的排斥。美国当时的主流心理学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美国心理学界,甚至是世界心理学历史上占据了长达五十余年的统治地位。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观点是文化表情相对论,人类用来表达情绪的表情是后天学习的,换句话说就是人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表达的情绪表情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中国人和美国人,同样是笑,背后代表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同一种情绪在东方人和西方人脸上所表现出的表情是有差异的。人类的表情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学习的?各个流派的心理学家纷纷扰扰争论了上百年,这个问题被一个本对面部表情毫无兴趣的心理学家给解决了。这个心理学家名叫做保罗艾克曼,也是09年热播的美剧莱特蜜中的主角卡尔莱特曼的原型人物。
起初艾克曼并不想面部表情,因为他知道很多有名的心理学家也完成不了有关的研究。当时的心理学界对肢体动作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面部表情。可能是因为肢体动作幅度大,极易识别,也不像面部表情研究有那么大的争议。
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艾克曼就非常着迷手部动作。他的人生目标就是成为一个临床心理治疗师,并且是将肢体动作引入心理治疗的心理治疗室。一次机缘巧合,30岁的艾克曼将研究重点临床心理的治疗转移到了对情绪和表情研究上。1967年至1968年,他到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个地方,深入原始部落,研究原始文明状态下的情绪表情。艾克曼发现,原始部落的人们的情绪和表情和现代社会的人们并没有差别。经过多年大量的研究论证,他提出,无论是什么文化,人类的面部表情表达的情绪是共通的,是进化的产物。这与达尔文的研究结论相吻合。
艾克曼在论文中质疑了文化表情相对论,引起了一些人类学家的攻击。但是实践出真知,大约论文发表的十年之后,大多数社会科学家都接受了艾克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