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高分阅读课-16阅读提分的捷径——归纳段落大意
最近我们都在谈论文章的篇章结构的问题。我们认识了几大类基本的结构和顺序,也知道了作者安排详略都是用心设计的那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我想跟大家唠点题外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我们学习阅读的过程当中,经常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三四年级训练的时候会觉得有点简单甚至枯燥,什么总分总、中心句好像很无趣。但是到了五六年级,文章和题目突然就会变难了,仿佛也不知道之前那些训练是干嘛用的。的确这就是学习篇章阅读的一个特点。在做基础训练的时候,为了让大家看清楚基本型接触的都是一些练习类的文章,他们的结构清楚,内容明了。其中有一些甚至说专门为了便于小学生学习而编写的文章,都不是那种发表的或者是作家创作的,都不是为了来给你们出题的。但是我们学习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仅仅是读懂这些练习文,而是为了将来去阅读大师的作品,经典的作品。那些文学作品能够提升我们的智慧,让我们能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然而大师的作品有这么两个特点,所以我们现在用不着它。
哪两个特点呢?第一,他们不会特别规矩的按照我们讲的总分总来写,按照我们讲的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它是会把几种结构夹杂在一起灵活的运用,或者它会明线暗线交错,有主的起因、经过、结果,还有次的起因、经过、结果,就是交错在一起,你都一眼看不出来。因此我们现在如果接触就会很懵。
第二个特点就是大师的作品,你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你才能够读懂。因此小学三四年级阶段我们接触不到他们。这种感觉就好像你学钢琴之前要把练习曲练得很熟练,才可以练名曲。也好像你学画画的时候,要把石膏模型画的很标准,才能开始画组合静物或者是大活人。也好像是你学舞蹈的时候,先要把腿压好了,腰练软了,才能够排练完整的舞蹈节目,才能把这个舞蹈节目里各种复杂的动作给演绎好。
所以这个过程都是相似的,前面的过程有一些单调,有一些枯燥。但是如果你只是看了一眼觉得我会了。有时候能做对,有时候做不对也无所谓,基础不扎实也不在意。那么当你遇到了真实的、复杂的、含义深刻的、经典的文本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儿好像似懂非懂,那儿好像似懂非懂。最后觉得看不懂,不明白为人说话怎么那么绕,你就错过了一次和经典对话的机会,你就错过了一次领悟智慧的机会。所以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训练都是一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