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_百家讲坛。“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这是悬于余姚王阳明故居中的一副楹联。如此二十个字,准确地价了余姚王守仁的一生,但却远未能洞穿阳明先生内心的精神世界。
关于王阳明的学说,有无数人奉为经典,也有太多人将信将疑。有人说,王阳明一生堪比孔孟,是当之无愧的圣贤;也有人说,王阳明的学说太过理想,脱离实际。
然而,这就是王阳明。一位虽出身诗礼簪缨世家,却不甘拘泥于当时正统的程朱理学的传奇人物。一位上马为将,下马为师,在朝美政,在野美俗的旷世大儒。
那么,在拨开层层的历史迷雾之后,王阳明,这位心学的集大成者,这位“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第一人,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又与大明王朝之间,擦出了怎样的火花呢?这一切,还要从1499年的科举会试讲起。
公元1490年,王阳明的祖父王伦去世了,其父王华从京城回到老家余姚守丧,顺便给家中的王阳明讲经解义。通过一段时间的用功苦读,王阳明的学识已是今非昔比。被当时的人们称赞是:“彼已游心于举业之外,吾辈不及也!”
面对眼前浩如烟海的理学著作,王阳明并不是一味地埋头苦读,年少的他,希望能够真正参透程朱理学的真谛,这是宋朝以来,大多数儒者穷其一生所追求的目标。
在将理学名著《近思录》熟读多遍之后,笃志要学为圣贤的王阳明决定,按照书中的指引,进行“格物穷理”的尝试。
家里后院的一片竹林,成为了少年王阳明“格物穷理”的阵地,他独对幽篁,静静地看着眼前这片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