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院走出来的名人大家_ 有声历史读物。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最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如丽正修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建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 (723),书院主管人员的职责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兼作皇帝的侍读,“以质史籍疑义”。
北宋初年,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庠,由私人读书治学之所发展为聚徒讲学的白鹿洞书院。以白鹿洞书院为起点,各地相继建立了许多所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书院,为书院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合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这首先要从古代书院的功能说起,现在公认古代书院的功能,分为教书、藏刻书、祭祀三个方向。其中教书这方面,又分为日常和临时两个部分。
日常的的教学部分,自然以儒家经典为主,四书五经,十三经等等都是基本教材,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教授,其实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读,然后不懂的再与老师交流,所谓传道授业解惑,道与业都在圣贤书中,老师只要做好解惑就行了。
古代书院的“一把手”不叫“院长”,多称“山长”、“洞主”。这是因为古代书院多建在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山上,喜欢与道观、寺庙为邻。宋朝以后,书院成了古代中国读书人心目中的学术圣地。而成就书院这一崇高地位的,是其办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