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解读。国学经典里,我从小时候就一直想要阅读的就是《孙子兵法》,因为据说读了可以使人变聪明,虽然到这个年岁,才将就的读了一本“全评”,盖因自己太懒,《孙子兵法》原著可谓字字珠玑,言语简练。我国古人的智慧从用字处也可见一斑。废话绝不多说,每个字都有每个字更丰富庞杂的意义,能领会的人本来就是聪明人,不聪明的人想领会也难。谋功这一篇的核心就是“非攻”。这一篇是和作战一篇紧密相连,在作战一篇中我们看见战争和经济的紧密关系,所以战争的目的不仅仅是取胜,而是壮大自己的力量。如何才能最大的壮大自己的力量?正是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所以谋功这一篇的“非攻”,不是世界和平的意思,而是尽量不打仗、少打仗,就取得胜利,占有敌人所有的物资、人员。只有这样才能胜敌而益强!战争的手段有四类:伐谋、伐交、伐兵、攻城。这四类手段是相互联系,互为主次,不可分割的。
《孙子兵法_原文朗读_方明朗读》是现存最早的兵书,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如写军队的行动:“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军争篇》),既贴切又形象,且音韵铿锵,气势不凡,故刘勰称“孙武兵经,辞如珠玉”(《文心雕龙程器》)。想来以作战的缜密思维为文章谋篇布局,对孙武而言如烹小鲜矣。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军事理论,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归纳出战争的原理原则,举凡战前之准备,策略之运用,作战之布署,敌情之研判等,无不详加说明,巨细靡遗,周严完备,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二千年多来一直被视为兵家之经典,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孙子兵法》推崇备至,而孙子所主张的智、信、仁、勇、严则成为中国军人的“武德”。该书迄今最早的******本为1972年山东银雀山出土的汉墓竹书《孙子兵法》,惜为残简,不能窥其全貌,经汉简专家整理小组整理,于197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现存最早的刻本为南宋孝宗、光宗年间的《十一家注孙子》本;又有《武经七书》本《孙子》,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印。其注本以曹操注最早,《平津馆丛书》所收影宋本《孙吴司马法》中有《魏武帝孙子》。此后注家颇多,如清孙星衍的《孙子十家注》、朱墉的《武经七书·汇解》、夏振翼的《武经体注大全会解·孙子》,近人杨炳安的《孙子会笺》,今人吴九龙的《孙子校释》、吴如嵩的《孙子兵法新论》等。孙子兵法相关作品,请收听:孙子兵法_第3部、孙子兵法_第2部、马骏说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与商战演义。
孙武,齐国人,春秋末的军事家,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到尊崇,被任命为将,参与谋划并率吴军攻破楚国的故事。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内容极深广,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认识论;注重了解和全面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以克敌制胜;强调灵活运用战略战术等,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备受推崇,影响深远,被公认为“兵学圣典”、“兵经之首。”孙武则被称为“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