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曾在钱庄学徒,16岁师从杨莲青习《包公》,仅两月余即登台演出。后又从汪如云习《三国》,从徐剑衡习《七侠五义》,并就教于王斌泉、杨月槎、张玉书和扬州评话名家王少堂等。1957年加入苏州市评弹团,1960年调江苏省曲艺团。曾对《包公》后段进行加工,增添自“庞吉出逃”至“包公辞朝”一段共30回;对《七侠五义》也有所加工,整理《三试颜仁敏》、《比剑联姻》等许多选回。还编演过一批现代题材评话书目,如长篇《铁道游击队》、《红岩》、《江南红》(与他人合作),短篇《顶天立地》等,此外,还演出长篇《苦菜花》,选回《刀劈马排长》等,均获得好评。曾多次随团到香港演出。其说表口齿清晰、语言幽默生动,有“巧嘴”之称。擅放噱,尤以“小卖”见长。面风、手势与说表配合恰当,双目传神。起脚色形象鲜明,在《七侠五义》中塑造了白
在这一系列中,通过数数的历史、算式中的符号、数的合成与分解、分数的概念、10以下的加减法等主题加强孩子们的数学思考力。2009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优秀童书奖,第十五届NOMA图书书插画奖亚军,墨西哥******指定小学教学辅助教材,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已在法国、巴西、墨西哥等国发行。
包拯(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里。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长(安徽天长)知县,颇有政绩。任满后,调任知端州(广东肇庆)。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皇佑二年(1050)至三年间,包拯知谏院。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诬赖刁民。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朝廷赠官吏部上书,有「奏仪」十五卷传于世。
千百年来,包公的******一直流传在许多的戏剧和小说当中,而包公铁面无***的形象也一直活在一代又一代的百姓心中。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作为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包公,却终归要逝去。而包公的这一死,却留下了许多的历史悬案。在真实的历史上,包公究竟是因什么而死·有人说包公是被生前得罪过的人所害,也有人说包公是被当朝皇帝宋仁宗的一包药给毒死的,在这些众说纷纭的传说中,究竟什么才是包公之死的真相·而相隔九百多年之后,包公的遗骨突然出现的人们的视野中,而后又神秘的消失,不知踪影,这蹊跷的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包公的子孙们究竟又都隐藏在历史的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