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朱老忠是闪烁着夺目光彩的“这一个”,是长篇小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整部作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另外,综合作品中“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传统精神,充满浓厚地方色彩的冀中平原深广背景等,该书称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1953年开始创作三卷本长篇小说《红旗谱》,1958年出版第一部,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并被改编为话剧、电影;1963年出版第二部《播火记》,1983年出版第三部《烽烟图》。《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
传记文学作品《聂耳》描写了这位人民音乐家一生坎坷的经历,呈现出《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民乐《金蛇狂舞》等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使人如身临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感受到聂耳满腔的革命热情。通过大气磅礴的演播、精益求精的制作,该广播小说具有了极强的感染力。在云南滇池和西山之间,伫立着我国新音乐创始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者聂耳的墓园。墓碑背面镌刻着郭沫若题词:“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也……1912年2月14日生于风光明媚之昆明,1935年7月17溺死于日本鹄泽之海,享年二十有四。”墓前竖聂耳汉白玉雕像一尊,身披风衣,目视前方,作凝思状,形象既洒脱,又透出一股精明睿智。聂耳,这个面容清癯俊秀的年轻人,用乐符、用才情,更用心智和心血,捕捉、记录和放歌了这个来自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深处振聋发聩的声音。如今,在即将迎来建国60周年大庆的时刻,聂耳墓前这张年轻的脸庞正被阳光照耀得意气风发,灿烂辉煌。他似乎在极目远眺,更像是侧耳聆听那熟悉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