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由我国著名朗诵艺术家组成强大阵容,方明、林如、张家声、瞿弦和、周正、虹云、曹灿、牟云、陶浩、张筠英诵读中国古典诗文,展示中国古典文学的不朽魅力,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推广普通话教育,教学与欣赏并重,馈赠与珍藏之佳品。朗读和朗诵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朗诵艺术家以普通话为依托,通过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的变化和情绪的调动,或刚劲、激扬、气贯长虹、排山倒海,或温馨、柔美、曲折委婉、浸润心田,以情感再现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用声音重塑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把听众带入作品创设的艺术境界,使听众心灵得到艺术魅力的感染和高尚情操的净化。 方明:(1941.4.6—),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本名崔明德,北京人。******党员。1956年10月入中央广播事业感技术人员训练班学习无线电发射专业,1958年4月调至中央控制室录音科任录音员,1960年4月调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员。1961年,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肄业。历任中央台播音部副组长、副主任、主任播音员。曾被推荐为第五届全国青联特邀委员。近年来,参加了反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深度报道《重唱创业歌》、《民族正气歌》、《煤海之魂》、《我看林业这十年》的播音。他参加播音的许多节目曾获得各种奖励,如:介绍交响音诗《流水操》,获得1986年亚广联“放送文化基金奖”;介绍望恢与萧组曲《清明上河图》,获得1987年亚广联“放送文化基金奖”。1985年曾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系统优秀工作者。1992年起享受******特殊津贴。 雅坤:原名佟雅坤。1942年生。辽宁沈阳人。******党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播音指导,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享受******特殊津贴。1961年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事播音工作,曾担任新闻、专题、音乐、戏剧、文学等各类节目的播音。除担负日常播出,也参与很多台外,台内大型节目及重要节目的播音,主持工作。由她担任播音的作品2次获亚广联娱乐节目奖,1次获亚广联信息节目奖特别推荐。1987年中央台节目改革,创办了综合文艺节目《今晚八点半》,从1987年1月1日开始调到文艺部受聘担任了此节目的主持人,直到1998年这个节目切换改版。
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背 氓《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李白父亲名叫李客[1],李白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2]。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762年病逝于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播音指导,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享受******特殊津贴。 除担负日常播出,也参与很多台外,台内大型节目及重要节目的播音,主持工作。1987年中央台节目改革,创办了综合文艺节目《今晚八点半》,从1987年1月1日开始调到文艺部受聘担任了此节目的主持人,直到1998年这个节目切换改版。其间荣获全国第一,二届《金话筒》奖的金奖。之后录的节目大多是文学节目,包括诗歌,散文等,每年都有节目获奖。其中演播的音乐专题节目《永不消逝的歌声——纪念音乐家王洛宾》获得首届中国播音作品奖一等奖;主持的《今晚八点半》春节特别节目《春灯会》获第二届中国主持作品奖一等奖。有三个担任播音的音乐专题、广播特写获“亚广联”大奖。http://ivoix.cn/ertong/in-24.html
古典文学研究家,红学家,诗人,作家。原名俞铭衡,以字行,字平伯,德清东郊南埭村(今城关镇金星村)人。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早年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成员。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赴日本考察教育。曾在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执教。后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47年加入九三学社。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顾问,中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这部长诗包括《2003之春·北京保卫战》、《中国的脊梁》、《英雄》、《南丁格尔的烛光》等篇章。商泽军说:“作为一个诗人,在民族危难时期,不能躲在书斋里,应该同那些战斗在一线的天使们并肩抗击这场灾难,直到最后胜利。”
一位老师如此说:我天天和花季年龄的学生们在一起,我知道王宏甲先生所描述的中学生活是那样真实。例如,初三孩子考试后独自在马路上徘徊,因为他无法面对无微不至的母亲;孩子们早已不盼望假期,因为更加枯燥的补课生活在等待着他们......我不忍看王先生描述的他们的痛苦、不忍看他们的困惑,但我知道:我们谁也没有权力回避孩子求助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