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简史-16学习乎?洗·脑乎?明治时代的教育
上次我们谈到了日本的近代军事体制,他的制度设计为后来的军部暴走,特别是为军人干政创造了条件。其实日本的近代教育也是如此,日本R特别重视教育倒是不假,但教什么内容却是问题。比如说近代日本普及了六年制的义务教育,但是他灌输的是一种忠君爱国的思想。当然说起来,这种思想的灌输对赶超欧美所需要的服从纪律、贡献牺牲等意识的形成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但是也很容易盲目的随从并走向自我毁灭之路。但学术界有一种观点,也就是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之所以能够迅速的走向近代化,它与传统社会中日本的教育程度比较高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也知道在江户时代各个方都有分校,是武士接受教育的地方。另外还有很多民间的学校,一般把它叫做四子屋。也就是说在寺院里开办的学校是平民受教育的地方,甚至很多女孩子也到这地方去学习。
根据统计,在江湖时代大约有30%的人接受过教育。明治维新以后,日本Z府在教育上也非常的积极。一开始明治Z府是模仿浪漫的法西S人,提高学术制度,也崇尚个人立身资产的实用主义,甚至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乙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就是说村庄里没有不学的家庭,家里没有不学的人。它是一种有教无类的原则,也不分身份等级制度和出身状况,全民都有接受教育的资格,凡是儿童,不论男女,你都应该接受初等教育。当然1872年颁布了一个学制,规定的非常的详细,就把整个日本分成八大学区。每一个学区有一个大学有32个中学,每一个中学区他要设210个小学。
这样算下来,整个日本有八个大学,256个中学,五万多个小学。当然教育行政管理完全是采用中央集权制,也就是说在文部省的统一管理之下,小学的教育分为上级、下级,隔四年,一共是八年。实际上,这个学制他提出来这个教育计划,显然是不适合日本的现实状况的。首先从人口上看,就平均600名日本R中就有一个小学,也就是说你在600人中入学的适龄儿童难以构成一个小学的规模。因为这600人有男女老少,他上学的也只是一点点,能不能构成一个学校,这也是一个问题。另外学费较高,民众不满征收较高的教育税,还有学费,甚至在明治初年就出现了很多农民的B动,把学校也搞掉了,反对强制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