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弟子规》-22_余力学文之二
我们现在的家长常常会对那些非常用功、起早贪黑、努力学习的孩子赞许有加,因为这样才算努力,才算刻苦。可是弟子规却不认为这样就是贵族。那么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而且弟子规对读书这件事还有更加严格的要求,甚至对读书的字的写法、笔墨的摆放等等,弟子规都给我们提出了要求。那么这些看起来并不会影响读书的事情,为什么弟子规却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呢?请继续收看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第二十二集,虞吏学文之二。读书方法的根本。当然就是上一讲。按我们讲的啊心、眼、口要三道,这是最根本的。当然,关于读书弟子规还有别的很多的话要对我们说,有很多别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要传授给我们。弟子规要求我们方读此悟目,彼此谓中彼悟起。
这也是事关读书习惯的要求。换句话说,你读这一本书还没读完,你不要惦记着另外一本。我们现在是不是经常可以看见啊,好多孩子一本书还没看完,只读个头,就把这本书放到一边,掉头,就去看另外一本书,那本。书没读完,又给搁一边,掉头去看另外一堆书。我们不要以为这是小事,啊也许我们很多父母啊、很多老师会这么想,哎呀反正孩子横竖都是在看书,对吧还貌似多读了好几本书,别的孩子读了一本一本还没读完,我这孩子已经一堆书给扔旁边了,这不是好事吗?难道这还应该去管需要去管吗?我想啊,这恐怕还真不是可以不管的小事。过去有很多学者,啊基本上是所有的学者都非常反对这种读书方法。章太炎先生的大弟子。
后来和章太炎先生齐名的黄侃黄纪刚先生就非常强调,方读纸务木笔,此谓中必悟气。他把那种一本书没读完,就开始读另外一本书的。这种读书方法,非常形象地叫做什么大家知道啊杀梳头。是不是啊?你这本书刚开个头你就不读了,好比是把这本书的头给杀掉了。我的理解是杀梳头这样这种读书方法对孩子产生很不好的影响。是孩子从小在不知不觉之中养成浅尝辄止的坏习惯,不利于孩子。养成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对于人的一生来讲,我们都知道持之以恒的毅力有多么的重要。明朝的时候,在江西这个地方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叫胡居仁,这个人只有活了五十岁,但是是一个了不起的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