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通识课-40哲学入门第一课
今天我们要开启一个全新的模块来聊聊哲学。哲学这个词呢大家应该经常听到啊,但是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哲学啊就是对人生终极问题系统性的反思。那这里提到了反思这个词啊,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学习学的那个模块,我们讲过人类大脑天然具有元认知的能力,其实这个元认知说的就是反思。反思可以算是我从普通人类大脑具备那种基础能力之一,但是对终极问题进行系统性反思的人是极少的,一般呢只有这种人会被称为哲学家。那你会说这种反思有什么用呢?通常而言呢,他们反思的结论离生活都很远,看不出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所以学哲学同学也许会告诉你说,哲学这个东西它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这个观点的前半句呢是出自庄子的人间事,他有这样一段话,三目自寇也高,火自间也贵。而时故伐之,其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之无。意思是沙漠因为可以燃烧桂树,因为可以食用激素,因为可以涂抹,所以他们都会遭到砍伐。人们都知道有用东西很有用,但是不知道无用东西它也是有用处的。不过无用之用范围上的后半句方为大用,其实是后人添加上去的。你看今天在网上随便搜一下,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这句话就会发现,很多鸡汤写手把它写成是庄子的原话,并且以此来说明那些无用的东西实际上更有。这种类比它无法量化,不可证伪,而且还篡改原文,仅仅是为了提供一些抓眼球的观点。你看,这就是我们讨厌那些鸡汤爽的原因了。
话说回来啊,庄子呢他的确是对无用之物很着迷,他一生都过着饮食般的生活,生活完全不入世。当年楚威王邀请他做宰相,他笑着说:我宁游戏巫毒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积终身不适,以快五志焉。你看这有大官不做,有大钱不?因为一旦固定下来就会被束缚,这种洒脱。古今中外有很多人都受到这种淡泊名利的精神所感染。我大学时候有个耶鲁大学毕业的美国外教,他来到中国之前,已经先后在五个国家教书了,几乎每一两年就换一个国家生活,他就是庄子的信徒,从上随遇而安,把自己的人生比作大江上的一叶扁舟,不结婚不定居,就追求过一种完全自由自在的生活。当时我们很多同学对他很崇拜,不过后来才知道人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家里有花不完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