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资治通鉴》第四部_汉武盛世-10张骞凿空
汉武帝为何选择张骞作为使者出使西域?在十余年的路途中,他都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敬请关注评说。资治通鉴第四部第十集,张骞凿空。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勇士,他肩负国家的使命,踏上了通往西域的漫漫长路。他便是张骞,那位开启东西方文化交流大门的使者。公元前139年,张骞率领百余人的使团从长安出发向西穿越茫茫大漠,历经艰辛,终于抵达西域。他的足迹不仅遍及了这片神秘的土地,更将中华文明的种子播撒在了远方。史料记载,张骞出使西域,不仅带回了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更重要的是他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道路。这条道路不仅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繁荣,更让东西方文化得以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然而,张骞的这段历程却充满了波折与坎坷,他曾在沙漠中迷失方向,也曾在异族部落中遭遇危险,那么在十余年中,他都经历了怎样的奇遇与挑战?汉武帝为何选择张骞出使西域呢?
河北省委党校丁万明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评说资治通鉴第四部第十集,张骞凿空。汉武帝建元二年,一个普通的郎官张骞接到了一份特殊的使命,他开始筹备一次特殊的旅程,就是要出使西域。后世可能谁也没想到,他的这个举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接下来书写了极其浓墨重彩的一笔。司马迁记载张骞出使西域这个事用了这么一句话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就是说汉王朝和西北西域诸侯列国开始有了交流,有了沟通,矢志于张骞出使西域。司马迁把张骞出使西域称作张骞凿空,凿就是开,空就是通。司马迁运凿和空这两个字来形容张骞出使西域的种种困难,种种艰难困苦。我们说这两个字极其形象准确的概括出了张骞出使西域的不易。所以我们这一讲就用这两个字加上张骞的名字,张骞凿空作为我们这一讲的主题。
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是什么时候的事儿?我们先看资治通鉴的记载,说出匈奴降者,言月之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参与杀乐之王,以其头为饮器,与众洞头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说。汉武帝琮投降的匈奴人口中得到一个消息说有一个国家叫月之國,起初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这个国家是一个比较实力强大的国家,但是被当时汉高祖时期的匈奴单于极其残暴的冒顿单于给打败了。冒顿单于之后,老上单于把月之王给杀了,而且把月之王的头作为自个儿饮酒的器具。你看这个对月氏国人,我们说既是侮辱又是震慑。这月之国打不过匈奴人,所以就离开故地,就远远的再向西跑去。他们对匈奴充满了怨恨之情,但是苦于找不到帮手,所以说只能是逃得远远的,继续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