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资治通鉴》第三部_西汉初年休养生息-10白璧微瑕
开启文景之治的汉文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君王?在后世享有盛誉的他又有着哪些不足之处呢?敬请关注评说。资治通鉴第三部第十集,白璧微瑕。
公元前180年代,王刘恒进宫继承皇位,史称汉文帝即位之后,他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废除肉刑,使西汉王朝走向强盛,步入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文景之治。但抛开刘恒的功绩,在资治通鉴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广受好评的汉文帝也并非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完美君王,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功勋卓著的汉文帝也有着许多不足和缺点,那么,从资治通鉴的记载中,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位开创盛世的西汉帝王,在他的身上又有哪些瑕疵被司马光流于史书,警示后人呢?河北省委党校丁万明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带来系列节目评说资治通鉴第三部第十集白璧微瑕汉文帝啊,他是文景之治的重要的缔造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的开启者,那么盖棺论定,该如何评价汉文帝刘恒这个人呢?
公元前157年,也就是汉代的纪元,是汉文帝后七年,汉文帝在未央宫驾崩,享年46岁。作为一位了不起的皇帝,汉文帝的遗照对自己的身后事做了非常详细的安排。这份遗诏充分体现了汉文帝非常可贵的乐天知命、宽仁轩墨、恭俭自律的这样一个可贵的品性。资治通鉴把汉文帝的这个遗诏全文都给收录进去了。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遗诏,一开篇他就讲,盖天下万物之萌生,弥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万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当今之世,先家生而勿死,厚葬以破业,中孚以伤生,吾甚不取。他说,天地万物哪有不死的呢?死是天地之理。所以说人对自己的死有什么可悲哀的呢?表达了他这么一种乐观之命的这种态度。
接下来他就讲了现在人们怎么对待史,现在大家都喜欢生,都怕死,都厚葬,甚至说把家里边都给弄穷了。为了死者负伤很重,让生者的身体都受到伤害的地方,他说我非常不赞同这样做。接下来他就讲了,他说我本身也没什么德行,也没为老百姓做太多的什么事儿。现在我要死了,还让老百姓再来过度的来吊伤来刀,然后浪费国家大量的钱财。后葬这个都会加重症的实德,这怎么能对得起天下人?
在这个诏书里边,他说我认为不应该这么做。现在我们已经是尽享天年了,我知足了。将来死后我还可以到高地的宗庙,在凤阳我的先父,这有什么可以悲哀的?所以我坦然面对汉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