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资治通鉴》第四部_汉武盛世-04布衣丞相
汉武帝一朝共计任用了13位丞相,在这其中有一位丞相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就是布衣丞相公孙弘。公孙弘70岁时才二度入是,76岁便从一介平民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汉丞相。但是后人对公孙弘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刻苦好学,成名之后还不忘节俭朴素,堪称是读书人的楷模,也有人认为他是个表里不一、心胸狭窄、阴险狡诈的小人。看似完全矛盾的人物性格竟然都集中在了一个人的身上,那么公孙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面对雄才大略同时又强势严苛的汉武帝,公孙弘是怎样开启了丞相封侯先例的呢?
河北省委党校丁万明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带来系列节目,评说资治通鉴第四部第四集,布衣丞相公孙弘是汉代因为精通儒学而又布衣被任命为丞相进而封侯的第一人。说这个人也可以说是当时汉代儒学公羊学的领军人物,另一个领军人物就是董仲舒。但是董仲舒的仕途我们知道并不通达,宫中红不一样,他的仕途应该讲最终的结果来讲,那是第一人。
这个汉武帝一生执政54年,运过的丞相有13位之多。公孙弘是他任命的第六位丞相,也是汉武帝任命的这13位丞相中间最为人所知的丞相。可是公孙弘这个人的名声并不大好,大家普遍一想到公孙弘,就是说他是一个大花头,老奸巨猾。当时的人评价他是区学恶势力。但是也有人说公孙弘是为这个儒学独尊居功至伟,功不可没的人物,所以评价这个人争议很大。当然我们说人是复杂的,公孙红这个人物尤其复杂。说公孙弘是之传国的薛县人,他生于汉高祖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00年。这公封侯年轻时候是做玉立的,但是后来因为犯了罪被撤职,而且后来等于说生活就无着落了。
曾经在北海暮珠就给人放租的,所以生活很贫困。但是40岁以后的公孙湖认识到这放猪总不是个事儿,就没出投资。所以他就专门向当时的儒家的宗师级的人物服务生学习春秋公羊学,学儒学史记的说法是学春秋杂说春秋。我们知道这是儒家的经典,服务生是春秋公羊学的一个领军人物。所谓的杂说就是说除了学儒家的经典之外,公孙弘还学墨家的、法家的,诸子百家的其他的一些学说。所以这个人学识背景其实是很复杂的。同时他有毅力出身,那就说是对社会底层的这个官员的具体怎么做事情,他是很懂的,是这么一个人。
在建元元年,汉武帝征召各地的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事的时候,自传国就推荐公孙弘证照上博士以后,汉武帝任命他出使匈奴。出使匈奴回来以后,他汇报以后,汉武帝很不满,认为他的出使没有尽到职责。龚顺丰一看皇帝不满,就觉得这个皇帝觉得自己才不看大运,冷落他。顾春红就辞职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