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散文选-26日不落家中
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这感觉看电视上的气象报告最为具体。台W太热,温差又小,本地的气象报告不够生动,所以爱看外地的冷暖,尤其是够酷的低温。每次拨到大陆各地,我总是寻找沈阳和兰州,零下12度,过瘾。于是一整幅雪景当面过来,觉得这世界还是多彩多姿的。
一家几分捂地,气候自然各书。其实四个女儿都在寒带,最北的曼彻斯特约当北纬53度,右半最南的纽约也还有41度,不属于高纬了。总而言之,四个女儿委差虽达12度,而气温大同,只得一个冷字。其中右山最为怕冷,偏偏曼彻斯特严寒欺人,而读不完的华兹华斯又必须久坐苦读,难抵凛冽。对比之下,低为22度半的高雄是暖的多了,即使嚷嚷寒流泛尽,也不过等于英国的仲夏之夜得盖被窝。黄昏是一日最敏感、最容易受伤的时辰,气象报告总是由近及远,终于播到了北美与西欧,把我们的关爱带到高位,向陌生又亲切的都市聚焦。
陌生,因为是寒带。亲切,因为是我们的孩子所在。温哥华还在零下,暴风雪袭击,纽约机场关闭,伦敦都这么冷了,曼彻斯特更不得了,布鲁塞尔也差不多。坐在热带的凉椅上看国外的气象,我们总这么大惊小怪,并不是因为没有见识过冰雪,或是孩子们还在制冷不知保暖,更不是因为那些国家太简陋,难以御寒。只因为父母老了,念女情深在记忆的深处,梦的焦点在见不得光的潜意识,底层女儿的神情笑貌仍在往西,永远珍藏在娇汉的智邃瞳真的幼灵。所以天冷了就得为他们加衣,天黑了就等待他们一一回来。像热腾腾的晚餐,像餐桌顶上金黄的吊灯,报道才能重变聚首重瓣为趴伏,凑成一朵哄闹的向日葵。每当我眷顾往昔年轻的幸福感,就在这一景亭格。
人的一生有一个半童年,一个童年在自己小时候,而半个童年在自己孩子的小时候。童年是人生的神话时代,将信将疑,一半靠父母的零星口述,很难考古。错过了自己的童年,还有第二次机会,那便是自己子女的童年。年轻爸爸的幸福感大概仅次于年轻妈妈了。在厦门街绿荫深邃的巷子里,我曾是这么一位顾盼自得的年轻爸爸。
四个女婴先后裹着奶香的襁褓投进我喜悦的怀抱,黑白分明新造的灵童灼灼向我转来,定睛在我脸上,不疑也不眨,凝神认真的读。我似乎有一点困惑,好像不是那个。他用超语言的混沌意识在说我,而我更逼近他的脸庞,用超语言的笑容向他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