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_端午时节话屈原_百家讲坛2016版内容简介:

端午节又快到了,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 )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楚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九歌》等。屈原****的时候,是怀石****的,这表明屈原****的决心是坚定无比的,他担心自己中间犹豫,所以他破釜沉舟,不给自己留一点“后路”,这一点让人格外感伤。

或许是因为端午这个有嚼头儿的节目,我们才记住了屈原.jpg

关于屈原的****,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了两个词来描述,一是“自投”:“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二是“自沉”:“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读到这里,我的心一下子就被语言大师司马迁打动了,司马迁的语言如此精准与多彩,司马迁驾驭语言的能力如此高超与美妙。他没有下结论是“投”还是“沉”,而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让读者自己去选择,让读者自己去下结论,折射了司马迁对读者的关怀与尊重,折射了司马迁对读者聪明智慧的充分肯定,颇具现代意识。

显然“投”和“沉”是两个不同的动作,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投”是:跳进去(《现代汉语词典》第1313页,商务印书馆,2014),“沉”是:(在水里)往下落(跟“浮”相对)(《现代汉语词典》第159页,商务印书馆,2014)。我们认为屈原“自沉”的可能性更大,“自沉”对于屈原来说,更具悲剧意义。为什么呢?一是因为屈原非常爱他的国家,即使是最后的时刻,他也要多看几眼他的国家,然后再慢慢地离开;二是因为屈原是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根据文人的性格与特点分析,他死的时刻,更大的可能会独特而与众不同,更大的可能他会吟唱他的“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等佳句,一步一步走向江中,直至淹没;三是因为司马迁的“暗示”,从文章本身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写于司马迁考察汨罗江之前。司马迁汨罗江考察结束后,他写的则是“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经验告诉我们:就作者本人而言,一个人后面的结论,常常可以纠正自已前面的结论;而前面的结论,是不可能纠正自己后面的结论的,也就是说后面的结论往往更具“权威性”。四是假如屈原是“自投”,即跳进汨罗江的,原则要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屈原****所处的江岸是个“断岸”,其二“断岸”下面的水,要有足够的深度,否则屈原无法完成“自投”这一动作。从司马迁的文章逻辑推理来看,司马迁在汨罗江边,应该没有寻找到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江岸,所以司马迁考察汨罗江后,用的词是“自沉”。


    下载器推荐使用:下载工具,查看下载演示视频
提示:本操作将扣除下载币或当日下载任务量,24小时内的重复章节除外

1/1页 本页4集 本书共4集音频   

[上一页] [下一页]

杨雨_端午时节话屈原_百家讲坛2016版精彩评论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发表评论